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32)
发布时间:2018-06-15 点击数:3012
《入菩萨行论》讲解(32)?xml:namespace>
正文:寻找卧榻等等之时节,勿要出声静悄悄而行,
开门之时也不要猛力,时常谨慎低声欢喜行,
讲解:第七十二个偈句。晚上在寻找卧榻或者白天寻找自己坐的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不发出声音,动作一定要轻柔,尤其在将座位或者床榻等等进行搬移的时候,更要注意,不要有太大的声音,要尽可能地轻柔、无声。开门的时候也不要太过用力,不要有太大的声音出现,这在律仪中讲得也比较清楚。
任何时候都应尽可能地保持低的声音,然后欢喜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
正文:水鸥猫咪以及窃贼等,无声悄然谨慎而前行,
从而能够达成己所愿,菩萨也应时刻如此行。
讲解:第七十三个偈句。水鸥、猫或者盗贼等等,它们为了获得自己的食物、获得自己的所欲,都是非常悄然地、非常谨慎地来做。同理,为了守护自己的身口意,菩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尽可能地谨慎而行。
正文:对他人言则要善巧说,别人主动指点自己时,
则要恭敬感激而领受,应当时刻做众生学生。
讲解:第七十四个偈句。作为一个菩萨,对于别人的善应该尽可能善巧地去赞颂,对于别人的恶也应该非常善巧地让他自己去忏悔自己的罪障。当自己请求别人给自己指出过失以便于改正的时候,自己应该是恭敬感激的;当自己没有请求别人这么做、但别人主动指点自己:“哪里做的不正确、应该怎么样去改进”的时候,自己应该更加恭敬地以感激之心去领受别人的这种指点。也就是说:对他人的指点帮助,应心存感恩、感激,时时刻刻做众生的学生。
正文:对于所有善巧言说者,都要真诚说:“讲得真好!”
见到别人做有福德事,也要心生欢喜并赞叹。
讲解:第七十五个偈句。当别人善巧地在说法或者在说其他事情的时候,自己不要有任何的嫉妒心理,反而应该是非常真诚地赞叹:“讲得真好!”
看到别人在做修塔、修庙、顶礼、围绕、修止、修观、修禅定等等类似这些有福德的事情时,自己同样也不要有任何的嫉妒之心,反而要去真诚地去赞美,令他心生欢喜。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他的善业得到增上。
正文:背地谈论别人功德时,自己也要随之而赞叹,
别人谈论自己功德后,应当明白是否真功德。
讲解:第七十六个偈句。听到别人说法很善巧,或者看到别人在做修善等有福德之事时,自己不但要当面赞颂,而且在背后也要赞颂、随喜他的功德;尤其是当另外一个人赞颂他人功德的时候,自己也要跟随赞颂,不要表现出嫉妒、不喜欢之心。
当别人在赞颂自己功德的时候,自己不应该产生自大、骄傲的心理,而应该想:因为对方自己有功德,所以他才能够明白我有功德;如果他自己没有功德的话,就算我有功德,他也不能够懂,所以他赞颂我,是表明他也有功德。
正文:能令所有行者生欢喜,如此珍宝金钱都难买,
因此对于他人之功德,应当视做心生欢喜因。
讲解:第七十七个偈句。所有众生此生或来世行为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令自己得到欢乐或欢喜,“他们能依别人而产生自己的欢喜”的这种情况,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
例如:我们看到别人有功德,看到别人在修善,或者我们听到别人在赞颂另外一个人的功德时,我们自己由此而感到欢喜,这实在是用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因为我们身口意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自己欢喜,现在我们不用那么辛苦就可以轻松获得了)!
因此,我们应当将别人之功德,作为自己能够心生欢喜的因,依此来轻松得到欢喜的享用。
正文:就算自己此生全无乐,来生欢乐其实更多些,
如因过失造成不乐苦,还是来生痛苦更多些。
讲解:第七十八个偈句。如果看到别人的功德,或者看到别人的安乐,自己就心生欢喜,这会给自己此生带来无尽的欢乐,而且也会带给自己后世更多安乐的因;如果看到别人有功德、有安乐、有享用,或者看到别人修善时自己产生了不欢喜的心态,或者嫉妒的心态,那么此生自己就会感到痛苦,而且这种痛苦不是自己追求来的,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即当自己看到任何人有功德、任何人有安乐、任何人有享用的时候,自己就会感到痛苦。基于此因,异熟果就会导致自己来生会有更多的嫉妒、嗔恨等等,来生的痛苦就会更加的多。
这个偈句主要说明的是:我们任何时候看到别人有功德、有善业、有安乐、有享用等等,都应该心生欢喜!
正文:说话称心又要有关联,语义明白并令人爱听,
没有贪爱以及嗔恨意,应当柔和公平而言说。
讲解:第七十九个偈句。当自己要对他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去观察对方的心意,选择的语言要有意义:既要前后一致、不矛盾,让对方听后感到比较称心,又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可能地让对方爱听并且能听懂。不要有对己方或者自己一味做赞颂、对他人或者他方一味做诋毁等等贪嗔的表现,而要尽可能地用比较公平、比较柔和的语言说话,不要有粗恶的语言,言辞的多少也要合适,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正文:眼睛看着其他众生时,应当符合以下之思维:
“依于众生我才能成佛”,应以慈悲正直之心看。
讲解:第八十个偈句。当看到其他众生的时候,不管众生有任何的高下差别,我们要保持这样非常慈悲、非常正直的想法: 我是依于这样的众生,才发起了菩提之心,我才能够有成佛之心,我还要把他们都引导到成佛的目标上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