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息中心>
新闻简讯 捐赠公示 财务公示 志愿者之家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57)

发布时间:2019-07-01 点击数:2630

《入菩萨行论》讲解(57)


   正文:所以众生、佛陀资粮田,二者都是佛陀所明述,

        对之多多生起恭敬心,自然一切圆满到彼岸。

   讲解:第一百一十二个偈句。基于上述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我们想成就佛果的话,就必须依于佛以及众生这两种资粮田,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佛果!就算是释迦牟尼佛等等所有的一切佛陀,他们也都是在一切为了利益众生、一切都是恭敬众生的基础上,才成就了圆满的佛果。如果离开了众生,他们也不可能成就圆满的佛果。


   正文:一切众生以及诸佛陀,修行正法方面都一样,

        能够恭敬对待一切佛,不能同待众生是何因?

   讲解:第一百一十三个偈句。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佛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发心。同样地,我们修行的时候也一样是建立在佛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众生的基础之上,或者以他们为观待,然后我们才能够去修行。从因地的这个角度上来讲,众生和佛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修行的因。那为什么我们能够对佛有恭敬而对众生却不能够恭敬呢?所以我们就应该对众生像对佛一样地恭敬。


   正文:功德方面我也说不同,导致后果方面却一致,

        所以众生同样有功德,所以可说他们都一样。

   讲解:第一百一十四个偈句。如果我们心中有“我之所以恭敬佛陀,是因为佛陀有很多的功德;我之所以不必去恭敬众生,是因为众生有很多的过失”这样的想法的话,该偈句就告诉我们,这种想法也是错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说“佛和众生的功德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强调的不是“佛有很多的功德,众生有很多的过失”这一点,我们只是从自己要求的佛果上、从本因上来说,我们必须同样依赖于众生,我们也必须同样依赖于佛。亦即:从帮助自己成佛的角度上来讲,众生和佛具有一样功德。


   正文:具足慈心而修行供养,如此则称“众生之大者”,

        信仰佛陀则能得福德,此亦称为“佛陀之大者”。

   讲解:第一百一十五个偈句。前两句是说,假如有一个人在修禅定、修“慈心定”,在他出定之前,有人对这个人进行供养的话,这个人供养的福德在此生就可以得到果报。为什么会这么快?为什么会这么强烈?因为这个人修的“慈心定”是针对一切众生所修的,这也就说明了众生之大。

   后两句是说,如果对佛有很大的信心,对佛进行供养,也会有非常大的福德出现。比如过去有个名叫“食我乳”(我乳王)的,往昔的时候曾经供养过迦叶佛很少的东西(比如六个豆荚这样的东西),未来他成熟的果报就是:他控制了四大洲,成了四大洲的洲主,相当于差不多有一半帝释天那么大的威势或者福德。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供佛的福德之大。所以我们要供佛像、供舍利。

   如果是把这两个同样作为本因来修善的话,那这个力量就是最强的。


   正文:如说“具有佛法之部分,所以说是两者为一样”,

        就算无边功德之大海,也难相比佛陀之部分。

   讲解:第一百一十六个偈句。如果从帮助我们修善、修行佛法的这个角度来讲,众生和佛就可以说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从真正具足功德的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众生的功德和佛的功德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


   正文:佛之功德其中之一条,此德再次分成若干份,

        就算用尽三千界供养,比此小德也变得更小。

   讲解:第一百一十七个偈句,主要是从众生之德和佛之德的差异来说的。佛的功德是圆满殊胜的,比如说十力、四无畏、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等这一切,就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个,比方说顶髻这一个功德,然后把它分成千万分之一,就拿出这么一点点,然后再和一个众生用满三千世界的珠宝财物等等供养所获得的福德进行比较,后面众生所获得的福德还是比不上佛那么多功德里面的一点点、千万分之一里面的一点点,差别就是这么大。


   正文:哪怕生起一部分佛法,只要众生能够得如此,

        就算能够符合这么点,这个众生都值得供养。

    讲解:第一百一十八个偈句。虽然说佛和众生的功德差别非常大,但是从“生起究竟佛果的本因”这个角度来讲,众生多少也具足因的特性。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也应该对众生进行供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