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67)
发布时间:2019-12-02 点击数:3178
入菩萨行论》讲解(67)
正文:为净罪故不会有痛苦,善巧之后自然无不喜,
不明此理邪见和罪业,才是真令身心痛苦者。
讲解:第二十七个偈句。为什么到达初地菩萨之后就不会有布施头手足这样的痛苦了?因为痛苦是罪恶之业带来的,而初地菩萨各种各样的罪恶之业已经完全清净了,所以他就不会有苦。同时,他已经善巧地明了了胜义的空和世俗的无碍显现的法义,他的心也就不会出现“我要布施身手足,我就有不欢喜的心态”。所以说,当一个人已经证得初地以后,就算他布施头手足,也不会有身上的痛苦和心里面的不欢喜。假如说这个人没有悟到这样的法义,那他的心就会有不喜欢的心态;如果他没有完全舍弃罪业、没有净化罪业的话,那他的身也就会有伤害,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有痛苦的感受。
正文:福德能令身体得安乐,善巧能令心灵得安乐,
为了利他就算住轮回,具大悲者岂会生厌烦?
讲解:第二十八个偈句。因为已经把所有的罪清除掉了,在所有的罪清除掉的基础上,他也积累下了非常多的福德,所以这个时候他的身一直都会是安乐的;因为他已经证悟了胜义和世俗所有的显空双运的一切法义,他的心也是安乐的。这些证得初地以上果位的菩萨,身心都是安乐的。就算是为了利益其他的众生,在大悲心的作用下一直住在轮回里,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厌烦出现。
正文:一切都是菩提心之力,不但能净往昔之罪业,
而且能聚大海般福德,故而说比声闻乘殊胜。
讲解:第二十九个偈句。一个菩萨依赖于菩提心的力量、依赖菩萨戒的力量,可以净除所有的罪业。一旦他获得了菩萨戒以后,就算他没有时时刻刻想起,就算他有时处于睡眠状态,他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聚集起无数无量的福德。虽然声闻乘、缘觉乘他们也可以去净除自己的罪业,也可以积聚福德,但是他们却不会比菩提心和菩萨戒这种大乘的净罪积福的力量大。所以说大乘比声闻乘、缘觉乘更殊胜。
正文:因此应当排除厌烦心,跨上愿行菩提心宝马,
安稳安乐踏上修行路,明白之人怎能有畏缩?
讲解:第三十个偈句是对前面所说各种各样的理由、理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前面这些内容主要是分析要如何做到不退缩,为什么要做到不退缩。经过前面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对菩萨行的厌烦之心、把我们“自己不能够做到”的心理完全打消掉,那我们就可以跨上菩提心这个宝马,为了追求究竟的修行的道路,而毫无厌烦地、安安稳稳地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只要是稍微具有智慧的人,又怎么会有畏缩心理、退缩心理、自卑心理呢?一定是不会退缩的。
正文:有助利生事业四友军,慕求、稳固、欢喜和暂舍,
慕求从思痛苦之怖畏,以及思善之德而出生,
讲解:第三十一个偈句。前面已经讲述了不退缩的理由,下面就开始讲述“四军二力”等理由。所谓的“四军”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利益众生、修行菩萨行的友军。哪“四军”呢?我们慕求菩提心的友军,我们坚固地去施行菩萨行的友军,我们欢喜地去做各种各样善业的心,以及舍心。
什么是舍心?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个善行,但是在强烈的外缘作用下,比如说生了严重的疾病,或者遇到了严重的外缘的障碍,没有办法把这个善业完成,那我们就会暂时先放下,等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修。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善业刚开始的时候就停下来并不太好”,但是从善巧方面来讲,如果一个善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但是如果因为困难实在太大、暂时没有办法完成的话,就可以先行放下,等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继续修。这就是第四个友军——暂时舍弃。
“四军”里第一个慕求军,是依于什么样的基础而生出来的呢?就是因为我们害怕痛苦,我们也明白了“这个痛苦的来源是罪业”,所以我们就会害怕罪业、远离罪业;我们明白了“安乐的来源就是善业”,我们也希望能够有安乐,所以我们就会喜欢善业。也就是说,因为我们会经常地思悟善恶的功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生起追求善业的心、追求修善的想法。这就是慕求军的生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