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息中心>
新闻简讯 捐赠公示 财务公示 志愿者之家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2)

发布时间:2017-03-15 点击数:3796

                  

                  《入菩萨行论》讲解(2)

 

   正文:文中并无新造之法义,我也并非善巧修辞者,

        是故此文并非为利他,只为自己修行而撰写。

   讲解:第二个偈句的内容,就是佛子希瓦拉的谦虚之语了。他说,我想要讲述的内容并不是以前那些大师所没有讲过的,里面的内容全都是以前的大师诸如无著菩萨、龙树菩萨等各位大师全都已经讲过的,没有讲过的内容并没有在我这里出现。那是不是说,虽然别的大师都已经讲过,但是我的文字、辞藻却非常优美呢?也不是,我并没有非常善巧修辞的能力。

    既然全都是别人讲过的,而且也不是非常善巧的修辞,那是不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才写的这个论述呢?也不是。那这样有人就会问了:如果你不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你也没有很好的词句,你也没有讲述别人并没有讲过的内容,那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写了呢?不是,我写这个还是有用的。我写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自己修行菩提心的,就像是给自己写的提醒自己的笔记、纸条一样。

   藏文版在这里撰写的词用的是过去的语态,过去式的词句。为什么会用过去式呢?因为佛子希瓦拉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心相续中早已经把类似的内容完全熟悉了,所以在字句上用的是过去式的动词,亦即表达了“并不是在把它落成文字的时候才新鲜写出来的”。

 

    正文:为修善故撰写此文字,定能令我信力上上增,

         与我福德等同之他人,见此文字也能得利益。

   讲解:上一个偈句完全是作者希瓦拉为了降服自己我慢之心的谦虚之词。但是如果一味地这样谦虚的话,对撰写论来讲,可能也就没有那种勇气或者没有那种辩才的发挥了。所以紧接着的第三个偈句,就是对自己信心或是对自己撰写偈句欢喜心的表示:我为了修行这个善,为了修行这个菩提心,我来撰写这样的文字。通过撰写这样的文字,让我对于修善、修菩提心的信心能够得到不断地增长。不但如此,我也相信,如果有跟我福缘相同的其他人,即同样想修行菩提心、想修行善心的人,假如能见到这些文字的话,他们也一定能够继续越来越好地去修行菩提心,也就能够对他们也产生利益。所以说这个偈句是表示他对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的描述。

   一般来说,要撰写一部论,有三个要求或者三个因。第一个因就是已经见到了法性的实相,一般对这个的理解要在初地以上才可以。如果没有达到第一个要求,那第二要求就是已经见到了本尊的面目。如果第二要求也没达到的话,第三个要求就是精通五种明处,即精通五明。对于这三个要求,作者希瓦拉全都有,因为:后人在对作者希瓦拉评论、评述时,很多时候称呼他为圣者,或者称他为真实的文殊菩萨,这其实表明他已经是一个初地以上的圣人了;第二是他即将要继承王位的时候,他亲自见到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告诉他,这个位子不是你要坐的,你应该如何如何去做(也见到本尊了);通五明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作者希瓦拉完全具足了这三种条件,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可以撰写论著,而且论著里面的内容也是非常清净无误的。

 

    正文:暇满此身实在难获得,士夫成办之依已获得,

         如若没能真正得利乐,后世怎能再获此净身?

   讲解:下面开始讲第四个偈句。前面的内容全都是撰写论著的支分内容,如供赞、谦虚、自信等。而这部论真正的正文,则是从第四个偈句开始的。第四个偈句里面,开始讲到了具足了八有暇和十圆满的人身是非常圆满、非常难得的,可以通过因、比喻、数量等各个方面,去加以思维而得以了知。

   所谓八有暇、十圆满的这十八个条款,不管你计算它或者不计算它,不管你数不数,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有没有时间修行佛法,有没有条件修行佛法。

   对于我们来讲,不应该只看文字上的八有暇、十圆满这些内容来计算它,而是反过来去观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真的有时间、有条件来修行佛法,那我们就是真正获得了暇满的人身;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修行佛法,那就可以说我们根本没有获得暇满的人身。如果观察到自己没有空闲时间、没有条件,那就应该觉得“这实在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如果说自己有时间、有条件去修行佛法,那应该有一种欢喜心生起,“我已经有了暇满人身”。

   这个偈句里面的第二句话“士夫成办之依已获得”,“士夫成办”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暂时可以依靠这样的基础身、这样的身体,可能会得到人天善道的乐的果报;究竟来讲的话,依于这样的身体,我们可能会获得声闻乘的果、缘觉的果,或者佛果。

   尽管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能够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暂时与究竟之好果报的身体,但如果我们没有让这个暇满的身体真正利益到自己,或者利益到其他众生,而是把它浪费掉的话,那未来又可以从哪里再次获得这样清净的身体呢?!

   如此就可以通过刚才所说的因、比喻、数量等等,不断地去进行思维。

   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的这个暇满人身,千万不要让它浪费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