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23)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23)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数:3350

《入菩萨行论》讲解(23)

 

   正文:或置我进火焰加焚烧,或将我头砍落都容易,

      对于根本烦恼之死敌,永远不会软弱和投降。

   讲解:第四十四个偈句讲述的是,如果说要我选择:要么对烦恼敌投降,否则就用火把你烧死;或者要么听烦恼敌的话,否则就要杀头。我会选择被烧死或被杀头。

   为什么呢?因为即便是用火把我烧了,或者把我的头砍掉了,这仅仅是伤害了我这一次的生命而已,不可能把我带到地狱里去;但是一旦我投降了这个根本烦恼死敌的话,那我一定会进入地狱。因此,对于这个根本烦恼死敌,我永远都不会示弱、永远都不会投降!

 

   正文:世间之敌如果一逃离,可能会在他方悄隐居,

      具足复仇力量会讨债,烦恼之敌永远非如此。

        烦恼可用智慧眼来断,从我心中驱逐无处去,

      岂能休养再次伤害我?故我定然不会少精进。

   讲解:第四十五个偈句和第四十六个偈句前两句讲述的是一种担忧:虽然你现在能够把烦恼之敌祛除,但它可能会到其他地方,慢慢地发展壮大,之后再回来继续伤害你。这种事情会不会发生呢?不可能的。世间的敌人,虽然你这次把他打败了,但如果没有把他彻底消灭,他会跑到其他地方积蓄力量、培养队伍,等到他的力量强大了,还会回来找你报仇。

   但烦恼之敌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智慧的慧目把它断除掉的话,它就连根、连种子都没有了。当它完全从我们心中被驱逐出去以后,它根本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它也就不可能再回来了。因此就有“烦恼之敌一旦用智慧断掉的话,永远不会再回头”的说法。

   如何断掉这个烦恼?在藏文的偈句里,这个烦恼前后有两个烦恼的字眼,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前面这个烦恼指的是它本身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头足,非勇非智,所以这个烦恼用慧目可以断除;第二种解释就是这个烦恼只能用了知烦恼无自性这样的智慧眼、了知烦恼是空性这样的智慧眼来断。总之,我们给它的解释就是:烦恼只有用了知其无自性、了知其是空性这样的智慧来断除,而且断除之后这个烦恼不会像世间之敌那样,它再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也根本不会再回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烦恼之敌比世间之敌降伏起来还要更加容易,因为只要我们精进地去断一次,它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所以说,我的修行一定要精进。

 

   正文:烦恼不住根也不住境,不住中间哪里也不住,

      一旦有住定恼诸众生,故此当知烦恼本幻化,

      如此明了则舍诸恐惧,一心一意小心而防范,

      烦恼其实根本无自性,岂能使用地狱伤害我?

   讲解:第四十七个偈句讲述的内容比较重要。之前我们说了这个烦恼应该用了知其无自性、是空性这样的智慧去断的。那么怎么去了知烦恼无自性、是空性呢?这个偈句就开始解释了。

   首先说烦恼它不住在外境,也就是说烦恼不是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对境里。如果说烦恼是存在于外境里的话,那就会有好几个矛盾出现:比如说,如果你认为烦恼住在外境的话,那阿罗汉也就应该有烦恼,为什么呢?因为阿罗汉也能够见到对境,也能够看到色、听到声,这是第一个矛盾的地方;第二个矛盾的地方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烦恼是在外境里面,那么住在外境中的这个烦恼到底是什么呢?假如外境中的烦恼是贪的话,当我心中非常嗔恨的时候,非常生气的时候(因为我一直处在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境里面),应该说我在非常嗔恨的同时,我还有贪欲,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二个矛盾;第三个矛盾就是,如果贪存在于外境里面,那么任何一个众生碰到这个外境都应该生贪,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刚才只列举了三条,其实在经典里列举的非常多。如果这样一直分析下去,我们就可以知道烦恼存在于外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我们再分析,烦恼是不是存在于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里面呢?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说它存在于我们的眼根,那就必须先有眼根才能够生起这样的烦恼(先有眼根作为基础,它才有存在的地方),而阿罗汉有眼根、耳根、鼻根,如果这样的话,阿罗汉也应该有烦恼,这就已经是一个矛盾了。第二个,现在我正在讲《入行论》,各位正在听《入行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用到了我们的诸根,在这个过程中,既然说烦恼存在于诸根的话,我们在听《入行论》、讲《入行论》的过程中也就应该生起来烦恼才对啊,但其实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没有生起来烦恼,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从这两个简单例子也就把烦恼可能会存在于诸根的说法给否定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烦恼会不会存在于外境和根尘之间呢?也就是说存在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诸识里面呢?也不是。道理与上述是一样的:如果说它是存在于眼识的话,那么所有的众生都应该有当下烦恼的产生(因为只要众生有眼睛,就有眼识),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如果说烦恼存在于识,假如眼识是贪的话,那么所有的众生都应该表现出贪欲,或者说如果眼识是嗔的话,那么所有的众生都应该表现出嗔心,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烦恼不存在于识。

   由此可见,烦恼不存在于根、不存在于境,也不存在于识,除了这三个地方之外,也不可能存在于另外的其他地方,所以我们说这个烦恼是不可能存在的,它不可能伤害到众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烦恼是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存在的,它本身就是幻化的、是空性的。

   虽然如此,但是在世俗谛上,在因缘汇聚的情况之下,烦恼就会表现出来(虽然在实相上它并不存在),它就好像镜中的影像一样,好像幻术一样,好像梦境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把心中对于烦恼的恐惧之心放下,我们应该非常精进地去行持各种各样能彻底降伏烦恼的一些修行的行为。

   实际上烦恼本身是没有自性的,但是我们却在没有自性的烦恼的作用之下而进入地狱去受苦,这实在是太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不能让烦恼对我们造成伤害。

 

   正文:对于上述种种所讲述,一切学处应当精进修,

      一旦不听医生之劝告,所患疾病岂能得痊愈?

   讲解:第四十八个偈句,前面两句话说的是,上面讲的各种各样的法义(比如说烦恼有多大的过失,我们对治烦恼可以用什么样的手段等等),我们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应该非常精进地在发心之后去行持各种各样能够对治烦恼的菩萨行。

   后面两句话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身患疾病却不听从医生的劝告:诸如在行为方面应该怎么样去进行调整,在饮食方面应该怎么样去注意,应该吃什么样的药等等,我们的病是很难治好的。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是要断烦恼,我们是要行善、行菩萨行,如果我们不去听大医王佛的教诲的话,我们不去真正去实践的话,我们所求的愿望(比如断烦恼、行善等的愿望)也是达不成的。

   后面的这个听医生劝告的例子,更加强调本偈句的前两句话:一定要不懈怠地精进于各种各样菩萨行的行持!

(未完待续)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