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中心>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43)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43)
发布时间:2018-11-30 点击数:3208
《入菩萨行论》讲解(43)?xml:namespace>
正文:因此一切全都不自主,因此也就不被“他”作主,
如此了知则对一切事,知其如幻自不会忿怒。
讲解:第三十一个偈句,是对前面所讲法义的总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比方说怨敌、嗔恨心等等都是因缘而生的,并不是自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完全都是依他而起的。比如怨敌之所以生气,是在嗔恨的作用之下生气的,并不是怨敌自己想要生气,他并没有这样的自主。嗔恨本身也并不是“我要嗔恨”“我要让怨敌嗔恨”,它也没有这样的自主,而是在因缘汇聚的情况下才出现的。
那这个因缘是否能够自主呢?不能!这个因缘是在别的因缘作用下才出现,在因缘汇聚的情况下才出现。所有一切的法完全都是依于别的因缘而产生,所以一切法根本都没有自主。
当我们了知“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这样一个道理之后,我们就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影、如梦的。对于这个如幻、如影的自己,如幻、如影、如梦的敌人或者怨敌,对于如幻、如影的嗔恨等等,我们知道它的性质以后,自然不会生气,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如空的,所以就没有任何的嗔恨心了。这就是在如如性当中或者真如性当中、实相当中降伏嗔恨的一种方法。
正文:如说“就算采用对治法,对治岂非也是如幻化?”
“采用对治能够令痛苦,不再继续”是故当对治。
讲解:第三十二个偈句,“就算采用对治法,对治岂非也是如幻化”这是说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在了知刚才的那个法义后,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既然一切法都是如幻的,那么菩萨应该怎么修行忍辱呢?因为菩萨本身是如幻的,嗔恨心本身是如幻的,对境本身是如幻的,那这个时候忍辱该怎么去修呢?这个偈句紧接着进行了解释。
如果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所谓的嗔恨、修忍辱、修行忍辱的菩萨本身全都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如果站在世俗谛这个角度来讲,所有一切的显现全都是因缘不灭的显现,缘起而生,完全无坏不灭。也就是说,有了如幻的伤害就会产生如幻的嗔恨,在如幻嗔恨心的作用下,就会再次经受如幻的各种各样的痛苦。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从世俗谛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修行如幻的忍辱,我们就可以逐渐地减少或者说截断未来的痛苦之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实际上不存在这个忍辱,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去修这个如幻的忍辱的话,最终也可以把如幻的痛苦断掉,所以说修行忍辱还是有道理的。
所有一切本性都是无自性的,完全都是空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既然嗔恨心是空的,那我产生嗔恨心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这个想法其实也不对,因为如幻的嗔恨心,虽然它本质是空的,但是在这个如幻的嗔恨心基础之上,最后会导致地狱之果,它虽然是如幻,但是在世俗谛上还是会经受地狱之苦!所以说,在世俗谛上来讲,虽然如幻,但还是应该去修行忍辱。
所谓的世俗谛或者胜义谛,并不是在外面寻找,所有一切全都应该来自我们自身。比如说,所谓的世俗谛是我们自己所能够经受到的各种各样的显现或者经历,所谓的胜义谛是我们自己要了解这一切的究竟的本质。并不是说,我们在外面去分析、观察,然后说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胜义谛,完全都要于我们自己内在去找。
正文:因此不论对敌或亲友,只要见到不当之作为,
当知“如此全来自因缘”,能如此想则会心安乐。
讲解:第三十三个偈句。正是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我们对于此生的敌或者友,各种各样的不当行为,我们就会有一个明了:包括亲友在内的所有的一切完全都是因缘所生!既然是因缘所生,那就全都是非真的,全都是如幻的。如果我们做这样的思维,那我们的心就会安乐,就能很好地去修行忍辱。
正文:假如事情自己能自主,谁人都不愿意得痛苦,
那么所有一切之众生,岂非不会有任何痛苦?
讲解:第三十四个偈句。不论我们在修行菩萨行的行为,或者做世间的任何事情,在我们知道了“所有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的道理之后,为了让事情做成、为了让菩萨行修行成功,甚至为了能成佛,我们就要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条件或者说因缘,包括成佛我们需要二种资粮积聚,包括盖房子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包括所有一切完全都应该是有因缘准备才能够达成的!并不是说“我自己想要成佛”,通过这样一想就可以怎么样;也不是说“我自己想盖房子”,我这么一想就能盖成,这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有一切众生都不需要、不愿意得到痛苦,假如说所有东西都能够自主的话,那岂不是说所有众生本来就应该没有任何痛苦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