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80)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80)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数:2009

《入菩萨行论》讲解(80)


    正文:因为烦恼昏昧愚痴心,在在处处都产生贪恋,

         将来到时一定会出现,成千翻倍后的严重苦。

    讲解:第十八个偈句。假如我们不懂得什么能对我们产生伤害、什么能对我们产生利益的话,那我们这种愚痴的心,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贪执,比如贪执各种各样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享用。现在的贪执,未来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异熟果报,这个异熟的果报会把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贪执完全结合在一起,然后再翻千倍。

    可以用这样的例子来比喻:我们现在对酒有贪著,喝了十碗酒,如果把这十碗酒合成一碗来计,因为这样的贪著,未来成熟的果报就是一千碗的果报;这一千碗的果报还不是酒,而是地狱里烧化的铁汁、铜汁,要喝一千碗那样的东西!

   果报的痛苦是要翻千倍的。


    正文:所以智者不会生贪欲,因为贪欲定会生悲恐,

         因此自然应当舍一切,应当对此生坚定信解。

    讲解: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第十九个偈句第一句话就说:如果是一个智者,他懂得什么是利、什么是害,那他就不会产生任何贪著。

    第十九偈句后三句话是说:如果我们对于事物、对于享用等等,今生有很多的贪著,那今生来生的恐惧和怖畏的事情也就会非常多。而且,就算今生有再多的享用、再多的物品,我们到死时也不得不完全都舍弃掉。因此,如果是一个智者,那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坚定地毫不动摇地产生“要舍弃今生一切而专心修行”的信念。


    正文:虽然也有很多的财物,虽然也有很好的声名,

         但是所有财物和声名,何时何处舍弃并不定。

    讲解:第二十个偈句。即便我们此生有很多的钱财、有很多的物品、有很多的田地、有很多的房产、有很多的名声,或者别人对我们有很多的赞颂等,但到死的时候这一切全都只能留在身后,根本不能够带走。而且,我们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或者死后去到什么地方,完全都是不确定的。假如我们有善业,可能去到人天道;如果我们有恶业的话,我们会去到三恶趣;假如我们有很多的贪恋之心,可能我们未来会到饿鬼道等等,根本没办法控制。

    因此,一定要舍弃掉这所有的一切。


    正文:如果别人对自己讥讽,就算还有赞叹有何喜?

         如果别人对自己赞叹,就算还有讥讽有何怒?

    讲解:第二十一个偈句。如果说别人对我们有赞叹,那我们也不要产生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赞叹和讥讽,或者赞叹和贬低,肯定会同时存在的,不可能只有一方。就算是我们的导师释迦摩尼佛,有很多人对他赞颂,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讥讽,所以,每一个人都会被赞被毁。

    当听到别人的赞颂,我们不要产生欢喜心,因为同时会有人对你进行讥讽,或者诋毁;反之,如果有人对你进行诋毁的话,你也不要产生忿怒心,因为肯定同时会有人对你进行赞叹。

    总之,赞和毁或者称和讥,完全都是观待而言的,所以,不要对任何一方产生任何的喜欢或怒的情绪。如果只要遇到了赞叹,就一定会欢喜;只要遇到了讥讽,就一定会忿怒,那我们的此生或来生,都会非常的不欢喜、非常的不好。

    因此,一定要把“遇到赞就欢喜、遇到讥就忿怒”的情绪给舍弃掉。不管遇到别人对我们的赞颂或者遇到别人对我们的讥讽、诋毁,我们都要把它接受下来。假如别人对我们赞颂,不能说不需要赞颂,一定要接受过来,这样就会有平等的对待,就不会有喜怒相反的对待,而导致我们今生、来生、未来不好的情况发生。


    正文:虽有许多众生慕求佛,但也有人对佛很不敬,

         如我下劣更加不用说,因此自能舍弃世间想。

    讲解:第二十二个偈句。所有众生所欲所求的东西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这样,有些人可能喜欢那样。就算是同一个众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他的所欲也有不同,有时候会是这样,有时候会是那样。

    因此,就算对于圆满的佛陀,尽管他没有任何的过失,尽管他一切的功德完全具足,也会有人对他不恭敬、不喜欢,比如说提婆达多这样的一些人。

    佛陀都如此,那对于我们这些非常下劣的、根本没有任何功德、完全都是过失的众生来讲,就更加不用说了。别的众生对我们有赞有毁这样的事情,那也是非常正常的。

    鉴于此,我们就应该放弃世间之想——我们对亲友这一方有贪爱之心,对我们的怨敌那一方有嗔恨之心。要放弃世间这样的亲友想、怨敌想。

   (未完待续)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