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111)
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111)
发布时间:2021-09-30 点击数:37068

《入菩萨行论》讲解(111)


第九章   智慧度


    正文: 前面所述所有支分义,佛说“都是为了智慧度。”

          因此如果想全除痛苦,就当生起真正的智慧。

    讲解:下面进入到第九章智慧度。

    第一个偈句的第一句“前面所述所有支分义”的“支分义”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在整个六度中,除了智慧度以外,前面布施、持戒等五度是支分义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之前刚刚结束的禅定章里的禅定支分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在前面我们讲过的不同章节里,比如在讲到精进章的时候,会讲到经过前面的忍辱之后,然后进入到下面的精进;在禅定章一开始的时候讲,如果能够做到上述的精进支以后,马上就要进入到禅定的修行。从每一章开头的内容来看,到讲到智慧章的时候,这里的支分可以解释成是前面禅定章的支分内容,比如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菩提心、爱他更胜于自己的禅定的修行方式。

    第一偈句的第二句“佛说都是为了智慧度”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因为有了布施,然后就会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所以六度里的前一度相当于后面一度的因,后面的一度相当于前面一度的果。智慧之前的五个度就相当于是智慧度的因,所以佛说前面五度是为智慧因。第二种解释是,前五度并不是生起智慧的根本因,而是获得真正智慧的助伴。第三种解释是,在所有的佛法法义里,智慧度是最关键的,而其他五度相对来讲是比较一般的。佛曾在不同经典里说过,包括佛子希瓦拉在他整理的论著里也曾说过,没有了智慧度,前面五度就根本不是波罗密多到彼岸的意思。

    此外,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如果想要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想要获得大乘乃至佛的果位,就一定要有智慧度;如果没有了智慧度,哪怕是声闻的果位,也都是不能获得的。如果有了智慧度,前面五度的修行才是出世间的意思;如果没有了智慧度的修行,前面的五度就只是世间的行为,布施也只是世间的布施,根本不是布施波罗密多,根本不是布施度,而只是世间的布施而已,无法到达彼岸。

    还有另外一种比喻:如果有了智慧,就像一个人有了眼睛,他最终就可以到达佛的果位;如果没有智慧度,就相当是一个盲人,根本不懂得前进,乃至前进到佛的果位。

    以上三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是从五度角度而言的。

    接下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我们把“支分义”定义为禅定章里所讲述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换支分义,佛说“都是为智慧度”。比如止和观的关系,有了止才能产生观的智慧;如果没有止,根本不可能产生观的智慧;要想获得善于分别一切相的智慧,就一定要先去修止。因此,说止,是为了未来能生起智慧而说的,相当于是把止或禅定作为智慧生起的因或者基础而说的。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无论用上述的哪种分析方法,其实都是强调“智慧度是最关键、最主要的”,所以,如果想要清除一切痛苦——比如今生的痛苦、来生的痛苦,我们就一定要精进于真正智慧的生起,用止观来讲的话,就是要生起善于分别的究竟的空性的智慧。

    但就目前而言,只能生起因位的智慧:通过闻得到的智慧,通过思得到的智慧。至于初地的智慧,乃至佛果的智慧,只有通过前面的智慧,慢慢地熏习,以后才能够获得;现在我们想获得,实在是不可能的。

    (未完待续)

 

在线客服